距离《三体》官宣影视化改编已经过去7年了。
回忆起这个项目从筹备到播出,《三体》制片人蔡佳觉得能够参与到这部作品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。《三体》编剧田良良觉得,这个项目属于天花板级别,她希望当国内科幻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时,剧版《三体》能够成为土壤中的一粒沙。
近日,深度文娱(ID:shenduwenyu)对话《三体》制片人蔡佳和编剧田良良,听她们讲述《三体》创作的求索与创新。
蔡佳:人生七年献给《三体》
蔡佳对《三体》的初印象定格在大学时期的北京西单图书大厦,那时还是线下书店的时代。在这里,蔡佳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本《三体》小说。“所以听说公司有机会改编《三体》的时候,我特意从家里把当年的那本书找出来,让大刘老师在那里签个名。”
在《三体》的主创团队中,有着不少和蔡佳一样的书粉。她回忆道,“在看片会上看着混剪的片段,不少成员都哭了,所有人都觉得太震撼了。” 书粉时期的蔡佳觉得书中“整个宇宙为你闪烁”的桥段最为触动,而真正完成这个项目,《三体》故事人物的宿命感、无论何时都不会放弃的坚定带给她无限感动。
回溯制作过程,《三体》的剧本并非一开始就确定如今的气质。2016年的网剧市场中,国内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剧集,科幻特效的呈现也属于新领域。“我记得光是改编方案就有20多个版本。因为灵河的编剧团队核心人员一直都在,他们坚持了很多年,随着钻研的越来越透彻,我们对《三体》的把握也越来越清晰。”在当时看来,这一次的改编极具冒险精神。2017年,在平台方、版权方及原著作者刘慈欣等参与的创作会上,各主创协商决定紧紧贴合原著故事线,也确定了回归原著的创作基调。
作为业内坚持以编剧为主导、导演深度参与的制片人中心制的团队模式,灵河文化也在《三体》中将已有的制片管理经验加以运用。
回忆剧本创作的过程,蔡佳觉得再现《三体》世界中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,如何理解小说中的科幻逻辑就经历了漫长的过程。“在前期剧本创作的时候,会因为查询一个问题,而引发出十个问题,这里面还有并不了解的专业术语。虽然很有意思,但也很折磨人。”
为此,主创团队在筹备期间便积极请教相关领域的科学专家。“我们最多的一次会议大概有30多个科学家。各个部门的人小心翼翼的像科学家们请教问题,再用我们理解完的方式与科学家们进行复述,反反复复将剧中的科学元素进行确认。”
usdt收款接口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本平台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专访|听主创团队畅谈剧版《三体》七年沉淀的幕后故事